不迎亲的中国皇室婚礼
分类: 婚嫁资讯 来源:转载 2015-06-23发布

皇家婚礼流程

  中国古代皇帝婚礼很早就被定性为重要的礼仪活动。 西周‘五礼’中的嘉礼,原是指的饮宴婚冠、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。后代将帝王登极、太后垂帘、帝王圣诞、立储册封、帝王巡狩等,都归为嘉礼范畴。皇帝的婚礼通常被称为“大婚”。

  清代宫廷画家庆宽等人甚至绘制了共分为八册的《大婚典礼全图册》。它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了当年皇帝迎娶皇后的全过程。包括《皇后出宫》、《皇后妆奁图》、《礼节图》等。光绪皇帝娶亲的整个过程分为婚前礼、成婚礼和婚后礼三个阶段,《大婚典礼全图册》描绘的场景包括纳采礼、大征礼、册立礼、奉迎礼、合卺礼、庆贺礼和赐宴。

  不迎亲的皇家“大”礼

  通常来说,皇家的婚礼除了排场相对来说要隆重些,整体的流程与传统礼法基本一致。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过程等皆如古礼所讲,只是作为至高无上的帝王没有“亲迎”之礼。而且,因为皇后将要“母仪天下”,所以,帝王在纳征(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礼)的时候,除了普通聘礼外,一定要加送玉圭及束帛,以表尊贵及地位。

不迎亲皇后怎么入宫?

  不迎亲皇后怎么入宫?

  皇帝虽然不亲自出迎,却会派遣使节作为皇帝的代表进行迎娶。据史书上记载,北齐皇帝大婚时曾经亲自遣派正、副使臣,持象征皇权的“节”到皇后所处的行宫,接皇后入宫。皇后接受皇帝赐予的玉玺及册封诏书后,便能更换大礼服,登上专门准备四轮画望车入宫,和皇帝一起接受众臣朝拜。

  封建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帝的大婚典礼是清朝光绪帝的大婚。使用了500两纯金打造的印章作为求婚聘礼。

  也不敢闹皇帝的洞房

  中国民间有很多婚庆习俗,皇帝大婚,也要紧守这些婚庆习俗,包括跨火盆、跨马鞍等。跨火盆既有跨火驱邪的意思,又有火烧旺运的含义。马鞍下压两个苹果,谐音是平安。跨马鞍就寓意平平安安。

  除了火盆、马鞍,皇帝大婚也少不了吃子孙饽饽。子孙饽饽就是现在的饺子。饺子由皇后娘家准备,必须煮得半生不熟。吃的时候要有人问“生不生”,里面要回答“生”。这一点和民间是相同的,它代表的含义就是皇家更盼望子孙后代权力的延伸。

  吃完饺子以后,就要举行合卺礼。合卺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,用一个我们熟悉的词语来说,就是“交杯酒”。卺就是瓢,把一个匏瓜分成两半,做成两个瓢,新郎、新娘各端一个,喝下瓢中的美酒,就是合卺,象征着婚姻美满,白头偕老。

  合卺宴的结束,标志着大婚典礼中最重要的成婚礼接近尾声。按民间的规矩,合卺结束后,还应该有一道程序——闹洞房,但皇帝的洞房无人敢闹,所以宫中通常悄无声息。

皇室婚姻背后的故事

   皇室婚姻背后的故事

  中国古代的皇室婚礼虽然奢华,婚姻却少有以幸福结局的。且不说“一入宫闱深似海”,毫无选择余地的爱情往往是导致皇室悲剧婚姻的根本。

  光绪帝婚礼时,大清帝国已是内忧外患,财才衰竭,民不聊生。但清王朝还是“量大清之物力”办了一场超豪华的婚礼。而这场婚礼却以光绪帝在洞房当夜,扑在既是表姐又是皇后的隆裕怀里痛哭流涕作为结束。

  根据当时皇家的“内部文件”,这场声势浩大的礼仪活动大约提前一年半的时间就开始筹备,整个婚礼共花费了550万两白银。按当时的粮价折算,可购买近400万石粮食,足够190万人吃一年。但是这场豪华婚礼背后的隐藏的却是权利争夺,和光绪帝悲惨的婚姻生活。

 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口的繁衍,十六岁的男孩子就已经算成年人了。顺治、康熙皇帝都是十四五岁就迎娶了皇后。光绪皇帝已经到了十七岁的“大龄”,却还是个“单身青年”,责任显然在他的养母慈禧太后。

  众所周知,结婚是年轻人成熟的标志之一,光绪帝一旦举行大婚典礼,迎娶皇后,就不再是个孩子了,慈禧连训政的理由也没有了。为了使自己的权力不受损害,慈禧宁肯牺牲光绪帝的幸福,以致造成了光绪皇帝十七岁未婚的结果。

  这位十七岁“大龄单身青年”迎娶的皇后,除了是光绪帝的表姐,更是个十足的“剩女”,二十一岁还没有找婆家。她身高不矮但有些驼背,脸型不短却时常哭丧着脸,没有一点儿讨人喜欢的地方。

  也难怪据皇族后人会传说,光绪帝在洞房时会扑皇后怀里痛哭流涕。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的选择,不仅毁了光绪帝的幸福,也造成了侄女守活寡的悲惨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