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定情物讲究“情”而不讲究“物”。如果是富贵人家,手镯、缠臂金、戒指、耳环等,都可作为常用的信物;如果穷苦人家,女孩亲手做的香囊、甚至一束秀发、一枚瓜果等也可以作为定情的信物来看待。不管信物为何、价值是否贵重,总会有一段来历故事或与赠送人有着特殊的关系,这才能让被赠者睹物思人,也更加重了誓言的郑重和慎重。毕竟赠上了信物,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,将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。
古语有云, “英雄配宝剑,红粉赠佳人”。在中国古代,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、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。定亲遵循的是“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”,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,则会私下偷送信物来表达双方的感情。这样一来,所赠的宝剑、红粉,不仅具有实用价值,更成为恋人之间两情相悦的见证和睹物思人的信物。
戴在手上的指环(戒指)
中国自古就有“戒指”,不过在当时并不叫它戒指,而叫做“指环”——是指用玉石(或金属)制成的小环,戴在指上。后来,随着指环在皇宫中被用作皇帝宠幸嫔妃的标志,才被隐申称为戒指。
在中国古代的宫廷中,侍奉过了皇帝的宫女嫔妃,除了会被宦官记录下侍寝的日期,更会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银戒指作为记号。而戴在左手上的金指环,则表明这位后妃来了月事或有了妊娠,以此禁戒帝王的亲近。而后再传入民间用以“警示、告诫”妇女已有夫家,便被称作戒指了。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,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,所以这个最小的定情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,到今天也是如此。
绾发的簪、钗、梳子
秀发是女性身体最重要的元素之一。中国古代更有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.”的说法,可见古人对头发的重视程度。无论是用来绾住发髻的头簪、还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发钗、乃至是梳头的梳子、一束秀发,都是古人常用的定情信物。
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,所谓“一梳梳到底,二梳白发齐眉,三梳子孙满堂”。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,有结发、私订终身含义。而婚后,随着女子头发由散发变成绾发,簪子和发钗就更成为女性日常生活的必备单品了。情人或夫妇别离时,常常赠送发簪或将发钗一分为二,一半赠给对方,一半自留,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,以寄托相思之情。
系在衣物上的佩和香囊
从西汉开始,佩就成为男女交换定情的寄托之物了。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四回,贾琏也“情遗九龙佩”给尤二姐,以表痴心。其实,这里所说的佩,并不特指是玉佩,宝珠、帨巾、犀角等物都可以做为佩,也都可以作为寄托思念的定情信物。
香囊,古时又称容臭、香包、荷包。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。作为改善体香的随身物,香囊是早期香水的代替品。因为它随身携带,又散发着恋人熟悉的香味,更从很早起就被当作定情礼物相互赠送,以表衷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