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婚礼的起源--礼仪之邦 婚嫁的传承
分类: 新娘课堂 来源:网络 2016-03-25发布

中式婚礼的起源--礼仪之邦 婚嫁的传承

婚礼”原为“昏礼”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,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,不需要铺张的婚礼仪式,人们身着素装来举行这个神圣的仪式。但在历史的长河中,“昏礼”演变成为“婚礼”,从“不喜喧闹”到“喜喧闹”。

在原始社会,炎黄时期,人们有“婚”但“婚不礼”,经常发生抢强婚事件,不光男抢女,也有女抢男。毫无任何制度可言,为了繁衍后代而造成男女关系混乱。

于是到了周朝就有了“周六礼”,上承夏商之礼,成型于礼乐盛行的西周,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君子风貌的风格,最后在汉民族稳定成型之时被固定下来,在中国的历史长河流传三千余年中一直传承至今,其主要内涵在于,男女之间婚姻合法,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。“婚礼”原为“昏礼”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,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,不需要奢侈的聘礼,更没有铺张的宴席,没有夸张的新娘妆,形式上也很单调内敛。

昏礼唯一着重的是表示夫妻结发,在感情上认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,并不喜欢喧闹。那时候婚礼相当朴素无华,就习俗上没有后世的揭盖头,闹洞房的习俗,结婚的夫妻双方“共牢而食,合卺而酳”,然后进入洞房。但之后的中式婚礼都是风风火火的大场面,从“不喜喧闹”到喜“喧闹”,这个过程体现的更多是中国传统文化。

中式婚礼的主色调就是红色,红色也是寓意着吉祥、喜庆。除此之外当时没有婚姻登记之说,若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“有妇之夫”或“有妇之夫”,只有将排场弄的越大,让街坊四邻都知道这二人结为夫妻。同时这也是对女性的尊重,双方相互负责的一种态度。

中国传统婚礼,在历史的见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同时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。时代的变化让中式礼仪积淀,让今后人更明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。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婚嫁顾问团
收藏